说说我脑内的曹子建吧

一把甘蔗渣 2015-04-27


前一阵子在微博上槽阿瞒的育子之道出了问题,总结出不论亲生还是收养,养出来的大抵不是熊孩子就是小妖精。小妖精请看何晏秦朗,熊孩子比如阿瞒临死时还不放心的曹彰。以这个分类对号入座的话,曹丕显然是小妖精,而曹植绝对是熊孩子。

丕植之争,一言以蔽之,熊孩子大战小妖精也。

……哪怕到了黄初四年那场要命的闹剧,俩人还是本色不改:

魏略曰:初植未到关,自念有过,宜当谢帝。乃留其从官著关东,单将两三人微行,入见清河长公主,欲因主谢。而关吏以闻,帝使人逆之,不得见。太后以为自杀也,对帝泣。会植科头负鈇鑕,徒跣诣阙下,帝及太后乃喜。及见之,帝犹严颜色,不与语,又不使冠履。植伏地泣涕,太后为不乐。诏乃听复王服。(陈思王植传裴注)

熊孩子想去表态,偏偏漏算了小妖精的动向,结果又是牵动长姐又是吓到妈,搞不好连小妖精本人听说他大概自杀了都实实在在要吓一跳。那句“帝及太后乃喜”的语序无论如何都给我一种小妖精的喜是出于真心的感觉,并不是因为怕没了子建老妈会闹舆论会骂,而是虽然不希望你好过但并不希望你死的。这种态度一方面来说比直接neng死更残忍,另一方面总还是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牵连。见面之后摆脸色什么的,更是典型小妖精风格:“让你熊,你接着熊啊?~”

从熊孩子的角度看,这事太糟心了,捧着一颗真心来,结果duang的一声摔个大跟头,心在地上滚三滚,嗑在玻璃渣上,洒了一地狗血。再加上曹彰突然特别不是时候的死了,再加上回封国的路上想和顺路的曹彪说说话都不行,就有了《赠白马王彪》。

(曹彪抱着酱油瓶表示:你们一母兄弟的破事,别拿我当枪啊?!

可怜曹彪就是个被当枪的命,终于在二十九年后死于被王凌当枪……)

大概对于现在的多数读者来说曹植的境遇比曹丕要难代入,于是他洛神赋里那些华美的句子就比这些古直一些的诗要更受欢迎。一直以来对我来说,从修辞上欣赏曹植容易,从情感上共鸣就难一些。怀才不遇求而不得是个很流行的代入点,但如果仅仅用这一点概括曹植就太狭隘了。然后丕植有一个一样的代入点,也是建安文人乃至整个魏晋文人一致的点,就是承自十九首的生死关怀和秉烛夜游之意。这两点加一起,还是缺了些什么。

然后我就突然在《野田黄雀行》里get了一直觉得缺失的东西。

高树多悲风,海水扬其波。

利剑不在掌,结友何须多。

不见篱间雀,见鹞自投罗。

罗家得雀喜,少年见雀悲。

拔剑捎罗网,黄雀得飞飞。

飞飞摩苍天,来下谢少年。

这首诗的背景是继曹爹杀了杨修之后,丕哥杀了二丁。前两句起兴,接两句抒情,不算惊人之语。接下来却是一个梦一样的童话,执剑的少年救下了躲避鹞鹰而困于罗网的黄雀,黄雀一飞冲天后又回旋着来向少年致谢。也许没有经历过后悔的事,没有失去过无力挽回的人,是不能完全体会这种心情的吧。心理学鸡汤里有个著名的悲伤五阶段论,第一阶段就是否认/拒绝,你会觉得失去的人其实并没有死,乃至梦到你阻止了这场死亡,皆大欢喜。这诗写的就是这样的心情。诗句止于梦境,而选择了对幻象消失以后,现实重新袭来时的情形保持沉默——当然应该保持沉默,因为这是不可说者。

对着这首诗哭成sb之后想一想,其实洛神赋也是类似的手法,用幻梦去对抗不堪承受的现实,只不过那里编织出来的梦本身太过繁复,有时让人忘了现实。

所以曹植会写那些游仙诗,曹丕则会对这种题材不屑。我也不喜欢那些游仙诗,可是又怎么好去评说。

——2015.5.3补遗分割线——

补充一下:

黄雀报恩的故事是有原型的……

弘农杨宝,性慈爱。年九岁,至华阴山,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,逐树下,伤瘢甚多,宛转复为蝼蚁所困。宝怀之以归,置诸梁上。夜闻啼声甚切,亲自照视,为蚊所啮,乃移置巾箱中,啖以黄花。逮十馀日,毛羽成,飞翔,朝去暮来,宿巾箱中,如此积年。忽与群雀俱来,哀鸣绕堂,数日乃去。是夕,宝三更读书,有黄衣童子曰:“我,王母使者。昔使蓬莱,为鸱枭所搏,蒙君之仁爱见救,今当受赐南海。”别以四玉环与之,曰:“令君子孙洁白,且从登三公,事如此环矣。”宝之孝大闻天下,名位日隆。子震,震生秉,秉生彪,四世名公。及震葬时,有大鸟降,人皆谓真孝招也。

蔡邕论云:“昔日黄雀报恩而至。”

(吴均《续齐谐记》)

这就是“结草衔环”的“衔环”。

没错,故事里提到的主角的重孙杨彪,就是杨修的爹。

所以曹植用这个梗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昨天看到这梗我泪腺就崩了,到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(((